2020年12月21日 11:30 來源:中國僑網
中國僑網12月21日電 題:把中餐的故事講給全世界聽!
對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來說,中國菜,永遠是舌尖心底的一縷鄉愁。
而對于許多“歪果仁”來說,博大精深的中國美食,是一座神秘而令人驚嘆的寶藏。
獨樂樂不如眾樂樂,一些華僑華人為傳播中餐文化施展“十八般武藝”,與更多人分享他們的“美味心得”。
網絡中餐菜譜記錄美味 傳遞親情
是網絡和美食,讓親情不受阻隔,讓文化傳播的界限消弭。
美國華裔梁先生一家四口都對做飯頗有研究,美食成為他們一家的粘合劑。
梁先生在紐約長大,他的父母曾在中餐外賣店工作,他自己從高中開始也在餐館工作,擅長粵式餐點和美式中餐快餐。
妻子出生于中國上海,熱衷搜尋中餐菜譜,并將其翻譯成英文,致力于推廣傳統中餐。
兩個女兒從小酷愛做飯,會向家人和美食電視節目學習廚藝。
身懷不同技藝的四人,在廚房難免發生分歧,不過在爭論中,他們卻進一步加深思考,堅持不懈改進著菜肴。
有一段時間,梁先生夫婦與女兒分居中美兩地,他們發現女兒們逐漸不再吃中餐了。
為提醒女兒不要忘記自己的文化背景,一家人創建了博客,在上面分享中餐菜譜。
后來,他們在社交媒體開設賬號,記錄夫婦倆教女兒做傳統中餐的過程,收獲了至少17萬粉絲。
近期,他們還登上了美國公共廣播電視制作的電視節目“亞洲美食文化”,介紹美食。
如今,一家人都在美國生活,鉆研和分享菜譜的習慣仍然保留了下來。
今年感恩節期間,梁家的餐桌上也體現了中美文化的融合。
他們把傳統的粵式糯米飯塞在火雞里。這份富有特色的菜譜被分享到網上,大獲好評。
“我們想靠家族傳承下來的中餐菜譜,宣傳中國文化,向傳統致敬!绷杭业拇笈畠赫f。
在英創辦中國美食節 重慶姑娘拼了
“當時,倫敦有很多國家的美食節,有日本美食節、韓國美食節、馬來西亞美食節……但是竟然沒有中國美食節!
于是,重慶姑娘唐詩決定在倫敦辦一個中國美食節。
這個從小跟隨父親“吃遍大江南北”的姑娘,在英國留學期間,就當起了美食博主。她的“食在英國”微博賬號,粉絲有8萬多人。
2014年,唐詩到倫敦尋找創業機會,認識了與她志同道合的另一個“吃貨”湯子慕,兩人一拍即合,決定在倫敦創辦屬于中國的美食節。
由于沒有經驗,籌備工作十分艱難。
兩人去政府部門咨詢舉辦大型活動所需資質,在倫敦尋找適合舉辦活動的場地,挨家挨戶邀請當地開中餐廳的老板參與。
研究當地食品相關法律規定需要花費時間,搭建活動場地需要投入大量資金。
還有安保、水電、帳篷、食品衛生……每個細節都要落實到位。
90%的中餐廳老板在聽說活動后反應冷淡,他們都不相信,兩個沒有餐飲從業經歷的年輕人會有能力辦成如此大規模的活動。
“憑什么?”是兩人聽到最多的“質疑”。
但是,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,種種困難都被克服。2015年,第一屆倫敦“中國美食節”成功舉辦,15家倫敦中餐企業參加了這次美食節。
為了讓英國人品嘗到地道的中國美食,唐詩特意從重慶邀請美食商家到倫敦參展。
正宗的重慶小面、酸辣粉等小吃第一次“闖入”英國人視野,讓英國人稱贊不已。
隨著中國美食節在倫敦知名度漸起,中國各地風味餐廳都加入其中,湖南炸臭豆腐、西安肉夾饃、云南米線等特色美食讓各種膚色的“吃貨”們驚喜連連。
至今,中國美食節已經舉辦了五屆。唐詩表示,活動舉辦時,看到外國食客們嘗到中國美食時興奮的表情,聽到他們打電話叫朋友來品嘗中國美食的時候,她就覺得“一切都很值得”。
有創意有堅守 華人廚師的中餐情結
中餐在海外的傳播,自然少不了中餐業者的加持。他們的堅守與創新,讓中餐文化的“星星之火”在世界各地徐徐“燃燒”。
馬來西亞一家中餐廳的主廚謝平祥,跳脫傳統中餐做法,將不同風味的料理融為一體,打造創意菜品。
謝平祥自主研發了一道“冰鎮話梅西紅柿”,既可作為清新味蕾的前菜,也可作飯后解膩的小食。
這道菜結合經過腌制的話梅、去皮小番茄、酸梅及桂花,吃起來帶點酸,也有花香味。
“桂花在中國相當普遍,而本地人愛吃話梅,就這樣把兩國不同的風味結合!彼f。
另一道“茶香熏烤骨”也頗具創意,選用茉莉茶葉,搭配白飯、黃糖,以天然煙熏法,讓茶香味滲入排骨,并使用紅麹米,讓排骨呈現天然的紅色。
這道菜需用數種烹飪方法,顛覆了食客對排骨口感的看法。
倫敦華人廚師Andrew Wong對傳統中國菜肴進行“改頭換面”也頗有一套。
在他的巧手下,流沙包被插上了綠葉,刷上了糖漿,搖身一變成了小蘋果;咸水角被做成胡蘿卜的樣子,十分可愛;裹著巧克力外皮的樹莓冰糕化身中國麻將,精致得讓人不忍下筷;成都豆腐花被裝進了玻璃小碗;北京烤鴨要用“毛筆”蘸醬……
不僅如此,Andrew還致力于打造“舌尖上的”中國之旅。
在他經營的中餐廳的官網上,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中國地圖。餐廳的主打菜譜匯集了12道展示中國各地風味的美食,在倫敦美食點評網站中餐區收獲的評價很高。
而從小學廚藝的華人廚師李景俊,始終有個在美國還原中餐的夢,他希望憑借自身手藝,讓東南西北各地移民都能在一家店吃到正宗的家鄉味,以吃解鄉愁。
作為紐約一家中餐廳的主廚,李景俊表示,餐廳融匯了中國各大菜系的經典代表作。
他一有空就泡在廚房,擠時間看各種教材和視頻,還要中國的朋友定期寄烹飪書。
他說,除了一解華人的鄉愁,更希望外族裔食客能通過他的菜嘗到正宗的中餐味。
“把中餐的故事講給全世界聽!”
(參考資料:美國《星島日報》、美國《世界日報》、中國青年報、馬來西亞《星洲日報》、英國《英中時報》等;作者:梁異;ID:qiaowangzhongguo)
中國政府網|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| 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 | 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 | 中國致公黨 |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|
國家移民管理局 | 中國新聞網 | 中國僑網 |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外國專家局
地址: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5號 郵編:100037 聯系方式:gqb@gqb.gov.cn
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版權所有 中國僑網技術支持
[京ICP備05072101號] [京公網安備:110102002928]